课程负责人:彭必雨 教授 团队成员:张春晓 副教授
《制革工艺学(Ⅰ)-1》是轻化工程(皮革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必修课。
该门课程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制革准备-鞣制工段的工艺过程及原理、材料应用及操作要求等专业知识,难点是帮助学生形成工程思维,解决新技术面临的工程问题,突破行业发展困境。本课程可追溯到1921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制革学系,由中国现代皮革科教奠基人张铨教授等大师创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传统工科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学团队秉承“立德树人,价值塑造”“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立足前沿,激发创新”“人文底蕴,社会责任”的教学理念,立足于“国家发展,行业转型,个人成长”等的迫切需求,持续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
针对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流失比例大、科技成果转化难度高、对环境污染严重等困境,从国家发展、行业转型、人才成长等方面的需求出发,确立了“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培养科技强国情怀;强化创新驱动意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守工程伦理,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课程思政目标,并以课程知识脉络为导向,持续开展“7个1”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有效解决了课程价值导向不明确,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融入不自然,课程思政效果评价难等问题,在营造“润物无声的全过程课程思政氛围”方面积累了具有可复制推广价值的经验,并将其与行业工程需求和高质量科研成果相融合,持续开展价值塑造为驱动的课程改革与重构。
结合“新工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知识传授,教学内容深度不够、前沿性与时代性不强,与一流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教学方法单一,重“教”轻“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参与度不高;学业评价方法单一,课程挑战度不高等问题,有针对性探索“立德树人-目标重塑-资源整合-方式重构-优化评价”的课程改革思路,构建以价值引领为驱动的“探究式学习平台”,帮助学生基于所学知识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并在探索前沿和未知的历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思维的创新及思想与素养的升华。
开展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重构。将科技前沿成果融入课程。针对知识更新滞后的问题,建设以行业科技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为主的教学案例库,提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先后建成了《制革工艺学》线上课程平台;《制革脱毛生产实训及脱毛效果可视化监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视化制革工艺教学视频库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建成了以国家规划教材为基础的、虚实结合、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资源体系;为丰富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并为提高学生对工程认知提供了工具。
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知识特点、重点、难度及思政案例的特点、情感与目标开展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考核方法单一、产出标准不严等问题,系统优化学习评价方法,从一考定终身的传统期末考试,拓展到自主学习、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全过程考核,初步形成了“1+1+N”的全过程课程考核方案设计原则。在过程性考核中,设计了比较多的非标准答案主观性考题,特别注重知识、能力、价值导向的融合考查,提高课程的挑战度。
课程建设成果得到了较广泛认可,先后获得四川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胜奖、四川大学教学创新教学比赛优胜奖、四川大学优秀非标答案试题奖、“真皮星尚我做主”微视频公益大赛入围奖等奖项,并被评为四川大学“课程思政”榜样课程、高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并于2023年4月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团队简介
彭必雨教授,课程负责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9999js金沙老品牌院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轻工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坚持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围绕 “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程要求,带领团队对该门课程进行了“立德树人-目标重塑-资源整合-方法重构-优化评价”的全链条教学设计和改革探索。先后担任虚拟仿真教学联盟轻工学科组组长、省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和学院教学院长等职,积极投身于轻化工程专业新工科改革、一流专业建设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工作,主持了教育部新工科等教改项目,牵头创办了“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创新班,主持了《轻工类专业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培养标准》《轻工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制定, 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高水平教改论文7篇,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课堂质量优秀奖等多项教学奖。
张春晓副教授,秉持“以学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潜心探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背景下心怀“国之大者”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工程能力,在培养体系设计、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为解决传统工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痛点问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主持/承担各类改革项目7项。参与了《轻工类专业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培养标准》《轻工类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指南》制定,提出了“123422多样化课程考核方案设计原则”。曾获四川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胜奖、四川大学教学创新教学比赛优胜奖、四川大学优秀非标答案试题奖、“真皮星尚我做主”微视频公益大赛入围奖、四川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教学奖。